7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上半年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及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發布會內容一起看。 
上半年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貨幣信貸政策措施,目前這些政策的實施情況如何?我們也很關心下半年人民銀行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方面還會采取哪些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圍繞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強化貨幣信貸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綜合施策,有效應對外部沖擊,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信貸政策方面,強化政策引導和考核評估。持續完善政策框架,推動出臺《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系統加大對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等領域信貸投放。完善“五篇大文章”考核評估機制,形成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效果評估的工作閉環。發揮好金融支持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提質升級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保障外貿企業融資需求,優化跨境支付結算服務,助力穩就業穩經濟。5月末綠色、科技、普惠貸款分別同比增長27.4%、12%、11.2%,保持了較快增速。 請問今年上半年信貸總量和結構情況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閆先東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效果上看,上半年信貸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的特征。 信貸總量保持平穩增長。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2.92萬億元,顯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保持較高水平。主要有以下特點: 分借款主體看,企(事)業單位貸款是信貸增長的主體。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57萬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89.5%,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了6.6個百分點,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17萬億元,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的主要構成,表明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住戶貸款增加1.17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貸款增加9239億元,體現了金融機構持續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生產經營活動的支持力度。 我們看到今年有不少中小銀行仍然采取比較激進的債券市場投資政策,請問央行如何看待他們的投資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曹媛媛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們的債券市場運行較為平穩,預期總體穩定,市場規模穩步提升,有效發揮了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支持作用。2025年上半年,中國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44.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債券凈融資8.8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為38.6%,有力支持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和實體企業的融資。上半年政府債券發行13.3萬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7.3萬億元,金融債券發行6萬億元。債券融資繼續向重點領域傾斜,我們的民營企業債券上半年發行3500多億元,綠色、科技等相關債券發行超過1萬億元。2025年6月,公司信用類債券平均發行利率2.08%,較去年同期下降32個基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我們認為,中小銀行的債券投資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資收益和風險承擔的平衡。對于個別債券投資較為激進的金融機構,應該關注債券面臨的利率和信用風險。人民銀行將持續加強市場監測,及時將監測到的高風險機構的信息共享給機構監管部門,關注資本充足率以及市場風險,同時人民銀行將持續加強市場建設,不斷豐富利率和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發揮好市場機制作用,切實防范金融市場風險。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請問具體有哪些重點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提振消費是2025年經濟工作首要的重點任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前期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強化金融服務,滿足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多樣化融資需求。推動擴大高質量消費供給,助力釋放消費增長潛力。 一是支持增強消費能力,培育消費需求。居民消費就要有收入,有收入就要有工作,所以就業穩定、收入增長是居民擴大消費的基礎。《意見》圍繞支持就業、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強保險保障等明確金融支持發力點,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創新家庭財富管理金融產品,優化養老、健康等保險保障體系等舉措。 二是構建支持消費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全方位滿足消費市場主體融資需求。《意見》要求發揮信貸主渠道作用,運用好再貸款政策工具,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的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支持。加大債券、股權支持力度,并拓展多元化消費融資渠道。 三是聚焦消費重點領域提供精準金融支持,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意見》圍繞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等行業部門確定的重點領域,以及流通等消費關鍵環節,要求金融機構結合消費場景和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推動消費領域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四是加強基礎金融服務,助力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消費熱情。《意見》提出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等重點消費場景持續優化消費支付服務,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 需要強調的是,服務消費是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關鍵,在創造和吸納就業方面也具有優勢。我國商品消費發展比較充分,占GDP比重與國際水平基本是相當的,而服務消費相對不足,發展空間比較大。當前,服務消費市場需求比較旺盛,滿足需求的金融支持較為充分,影響擴大服務消費的短板主要是供給。所以人民銀行專門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住宿餐飲、文旅體娛、教育養老等服務領域加大高質量供給,補齊短板,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金融、財政、產業政策協同,指導各地、各金融機構加快推動《意見》落地見效,全力做好金融服務消費工作,為提振和擴大消費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今年人民銀行出臺了支持科技金融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創新推出了債券市場“科技板”,請問目前進展和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何考慮?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曹媛媛表示,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今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兩項增量措施,一是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二是建立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從信貸、債券、股權等多方面,推動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目前政策實施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在科技創新債券的三類發行主體中,我今天想著重介紹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大家知道,股權投資機構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是這些機構往往是輕資產的機構,同時投資周期比較長,以前這類機構較少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投資人對于這些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的債券也比較審慎,他們的融資成本實際上也相對比較高。這次為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我們專門創設了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與地方政府、市場化信用增進機構一道,為股權投資機構發債提供擔保、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等一系列增量的支持。此外,風險分擔工具也通過直接投資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 截至6月30日,銀行間市場共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53.5億元,其中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有5家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獲得了風險分擔工具的增信,實現了三方面政策效果:一是債券期限更長。通過一些含權的多樣化的期限設置,這些股權投資機構得以發行5年期、最長10年期的債券,能夠更好地匹配股權投資資金使用的特點和融資需求。二是發行成本更低。這幾家民營股權投資機構債券發行利率處于1.85%—2.69%的較低水平,市場認購非常踴躍。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這些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的債券是由風險分擔工具提供的擔保,所以發行利率反映的是風險分擔工具的信用,這樣大大降低了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的債券融資成本。三是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成功發行債券的股權投資機構普遍投資經驗比較豐富、管理業績比較出色、管理團隊也比較優秀,是投早、投小、投長科技、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股權投資機構將發債資金用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擴募等,有效發揮了基金管理人的引領作用,也更好地帶動了社會資本投資科創領域。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用好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發揮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債券市場發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請問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情況如何?下一步,人民銀行在做好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方面有何安排?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民營和中小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從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能力建設等方面入手,持續健全金融支持體制機制,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做好民營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 一是進一步健全金融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政策體系。開展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引導普惠小微貸款、民營經濟貸款合理增長。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增信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信息共享、金融衍生品等的積極作用,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 二是持續加大金融資源要素投入。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促進供應鏈金融規范發展,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助力企業高效融資對接。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合作,幫助金融機構提升融資對接效率。全面推廣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支持信貸資金精準直達信用白戶、支早支小等普惠領域。 |